前期提升战斗力的核心在于资源的高效采集与舰队的科学配置。资源是发展的基础,优先升级基地建筑中的通用港口、主力舰生产线和仓库,确保资源产出速率与存储容量满足需求。工程船是资源采集的关键单位,建议初期配置1艘小型工程船和9艘FG300通用型护卫舰,形成基础采集舰队。金属、晶体、重氢三类资源需均衡采集,中期可适当增加金属采集比例以支持舰船生产。
舰船战斗力提升依赖于蓝图研究与技术值分配。通过战斗或任务获取经验值升级舰船,每升1级可获得1点技术值,用于强化武器、护甲、动力等模块。前期优先将技术值投入护卫舰和驱逐舰的护甲与基础火力系统,如FG300的装甲强化或枪骑兵级驱逐舰的导弹系统。抽卡获取高阶舰船蓝图时,需注意护卫艇3%、驱逐舰2.5%的基础概率,合理规划比邻星币的使用。
战术操作层面需掌握计划圈的高效运用。建立计划圈后,舰队可通过曲率航行快速抵达目标区域,建议先用高速侦查舰定位再派遣主力舰队。针对7级以上野怪,可采用分兵策略:主力舰队攻击目标,另一支1艘垃圾船的舰队吸引增援敌人使其回撤,形成单挑局面以降低战斗损耗。封锁红色野怪刷新点可自动获得战斗经验,但需注意3级封锁对应8级野怪、4级对应9级野怪的强度梯度。
加入活跃联盟可参与攻城活动获取未央积分,同时共享矿区资源。建议3名玩家协同开发同一矿区,既能应对抢矿威胁,又能通过采矿平台获得10%-30%的采集效率加成。前哨站连接矿点后迁移基地可节省工程舰,但需注意连接后该矿点将无法继续手动采集。电子币需在赛季结束前于联络站兑换武器技术,用于舰船调校。
初期以护卫舰和驱逐舰为核心,中期逐步加入载机巡洋舰如谷神星级。载机舰的维修模块可提升舰载机生存率,但会降低输出效率,需根据战场情况动态调整。战斗数据包应优先用于主力舰船升级,30级后需通过玩家对抗继续获取经验。定期评估舰队结构,淘汰低级工程船并替换为中级型号,保持采集与战斗的效率平衡。
战后维修必须返回基地船坞完成,预制模块无法在舰队仓储中直接使用。撤退时应立即启用工程局加速回城,避免暴露基地坐标。资源点储量有限,需监控采集进度并及时更换枯竭矿点,同时防范新手保护期结束后其他玩家对工程船的袭击。通过主线任务获取的比邻星币应集中用于加密技术档案购买,避免分散投资导致核心舰船成长滞后。